體驗紫砂發展歷程
  
  還未到宜興拜訪之前,
  依云堂的朋友就總是說、
  要多看好壺,
  看得多了,
  自然能從壺的架構、泥料、做工……
  去分辨一把壺的好壞。
  
  所以,
  我們到宜興第二天一早,
  就去紫砂博物館報到了😄

 


     

 

【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】,當地人又稱為「紫砂博物館」

 

 
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  由於我們對於紫砂壺的興趣,
  及朋友對傳統紫砂傳承的堅持,
  因此有了一系列紫砂的相關影片。

     

 

依云堂為了我們的到訪,特別準備了泥料樣本

 

 
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《參觀推板窑》
   現代手工紫砂壺燒製過程

  
  「推板窑」是仿照古代的龍窑,
  只是把整個窑搬到了水泥建築中,
  減少了天候與溫度驟變塌窑的風險。

 

整個推板窑長百公尺左右,紫砂壺從進窑、到出窑約需16小時
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記錄我印象中的煙雨江南
   _2023江蘇無錫宜興之旅

  
  地理課本上總說上有天堂、下有蘇杭,
  這次因為拜訪朋友在宜興的紫砂作坊,
  雖然只是作為遊客短暫的停留、
  已能感受到江南水都濃濃的歷史氛圍。

 

清名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 (16世紀晚期)
(影片拍攝:Villy Wang)
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《瑞信咖啡&貴州茅台的跨界合作》
   _2023江蘇無錫宜興之旅

  
  在老公高中死黨的導覽陪伴下、
  享用完無錫知名的網紅銀絲麪,
  漫步在仲秋沁涼人煙稀少的南長街,
  無意間發現藏身巷弄底的瑞信咖啡,
  決定趕下流行看能否買到「醬香咖啡」😛

 

《難以抗拒的紫砂窑變魅力》
「醬香咖啡」是瑞信咖啡&貴州茅台的跨界合作
(圖片來源:鳳凰衛視)
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這把壺是我的夢幻逸品,雖然對紫砂壺沒什麼執念,但不知為何、就是對它念念不忘 (得不到的最美!?😝)   

 

《朱泥捂灰竹節》我的夢幻逸品
◎壺型:捂灰竹節西施◎  作者:沈群(國家級工藝美術師)
(泥料:朱泥 容量:200ml 角度:測俯視)
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千變萬化的紫砂色澤
  窑變增添了金屬質感
  砂點蛻變成璀燦繁星
  意外失控誕生的珍品


  
  不知為何,一直對於意外誕生的窑變紫砂壺情有獨鍾,也許是因為其獨特且難以複製的特性、也許是因為其隨光影變化的內斂金屬光澤,所以通常只要壺型滿意,就會忍不住想要買下來。
   

 

《難以抗拒的紫砂窑變魅力》
◎壺型:四方福蟾窑變壺 (山水思遠款)◎  作者:孫希希(國家級工藝美術師)
(泥料:蟹殼青-青段泥的一種 容量:280ml 角度:測俯視)
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清新的針葉林氣息
  帶著淡雅的鮮奶香



  茶湯是帶著青綠色調的淡黃色,在高山針葉林氣息中,散發出濃郁鮮爽的奶香、伴著淡雅的水蜜桃甜香、以及隱約的橙花香。

  這是我第一次有印象喝台灣的高山茶,挺驚豔的。
      

 

這款台灣高山茶乾茶墨綠捲曲,葉底深綠,茶湯呈淡黃微青色澤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◎影片:依云堂 (江蘇宜興手工紫砂製壺世家)
 ◎作者:Villy
  
  影響一把紫砂壺成品的因素,有一半取決於燒製的成敗,因此製壺先輩從眾多燒製意外的作品中,發現有別於一般燒製效果的紫砂壺,古人稱其為『窑變』,現代製壺師則試著找出規律、複製那些原本意外產生的作品,其中包括「捂灰」、「柴燒」、「缺氧窑變燒」(又稱「還原燒」)等。
     

 

紫砂壺「捂灰」、「柴燒」、「還原燒」的介紹
(影片來源:宜興紫砂製壺世家《依云堂》)

 

文章標籤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疫情之後睽違三年多拜訪廣州的老友,
 告知會帶包裝簡陋的凍頂烏龍茶給她,
 她笑回說老家的鳯凰單欉也是油紙包,
 我一聽這沒喝過立馬厚著臉皮討茶喝。
 結果她給我兩大罐⋯⋯不是油紙包嘛?
 (這下子又要來個好茶大放送了😅)
     

 

  

 

這照片有點圖文不符了⋯⋯但、顏色漂亮😛
(椰汁桂花糕 + 香蘭千層糕 + 超大楊梅 + 小白杏)
 

 

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