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影片:依云堂 (江蘇宜興手工紫砂製壺世家)
 ◎作者:Villy
  
  影響一把紫砂壺成品的因素,有一半取決於燒製的成敗,因此製壺先輩從眾多燒製意外的作品中,發現有別於一般燒製效果的紫砂壺,古人稱其為『窑變』,現代製壺師則試著找出規律、複製那些原本意外產生的作品,其中包括「捂灰」、「柴燒」、「缺氧窑變燒」(又稱「還原燒」)等。
     

 

紫砂壺「捂灰」、「柴燒」、「還原燒」的介紹
(影片來源:宜興紫砂製壺世家《依云堂》)

 

 《捂灰》
  「捂灰」是將已經燒好出窑的紫砂壺、放入耐火陶鉢中,用木炭粉或穀糠等物質填充塞滿,使壺與空氣完全隔絶,再重新入窑用不超過攝氏1000度的温度二度燒製。
  因為填充物中的碳元素和鐵元素,遇高温碳化並與壺身作用,使紫砂呈現黑中泛青的黛色。因而捂灰壺的愛好者讚譽它有「溫潤如墨玉,質堅似鐵石」的獨特魅力。
  傳統的捂灰紫砂壺,是先燒成壺之後,再捂灰 (填滿木炭粉或穀糠等物質二度燒製) ;但也有不肖業者在紫砂泥料中添加氧化錳,直接將泥料調配成黑色的去燒製,但那樣就是化工壺了。
  
 《柴燒》
  以松枝、柏枝為燃料高溫柴燒而成,常有落灰而產生玻璃釉面光澤、或是霧面金屬光澤的效果,顏色漂亮繽紛五彩斑斕。
  據說柴燒後的紫砂壺能軟化水質,加上每一只色澤都是獨一無二的,因此能找到看對眼的,也需要緣分和運氣了^^
  
 《缺氧窑變燒》(又稱「還原燒」)
  「缺氧窑變燒」是燒製的時候有技巧的減少氧氣的輸送,讓鐵還原成四氧化三鐵 (氧氣充足時是三氧化二鐵),從而達到改變壺身顏色的效果。也就是通過改變窑內氛圍,來影響壺的燒製效果,一般「缺氧窑變燒」的壺、表面會有金屬質感。
  



  
  #在傳統工藝之外的變化作品
  #色澤表現獨具一格各有所愛
  #恐因多次燒製增加破損風險



  
  ◎創作聲明:本文由作者“Villy”獨家原創。如需轉載,個人轉載請註明出處、並不得刪減;商業轉載請聯繫原作者。
  
  ◎作者 Villy 小檔案:畢業於台灣大學園藝學系。曾任職於出版業、網路內容產業、金融資訊服務業、葡萄酒代理商、以及珠寶業(翡翠為主)。

  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紫砂壺分辨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lly 的頭像
    Villy

    Villy!? 就是如此!!

    V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