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把壺是我的夢幻逸品,雖然對紫砂壺沒什麼執念,但不知為何、就是對它念念不忘 (得不到的最美!?😝)

(泥料:朱泥 容量:200ml 角度:測俯視)
作者是我很喜歡的製壺師-沈群,他是個極具創意與想法的藝術家,但缺點就是:"跩了點"。朋友知道我喜歡這把壺,這4年多來問過好幾次,他就是不肯做⋯⋯ 「哪個壺? 沒印象」、「模找不到做不了」、「不行!沒時間」⋯⋯到最後甚至直接說「那把壺不做」😭😭😭
沈群老師這把「竹節西施壺」採用朱泥製作、出窑後以「捂灰」工藝再次燒製。
「捂灰」,就是將已燒成的紫砂壺放入耐火陶鉢中,用木炭粉或榖糠等物填充塞满,使壺與空氣完全隔絕,再入窑以1000度C以下的温度再次燒製。填充物中的碳元素和鐵元素,遇高温完全逸出讓壺著色,使紫砂呈現出黛色。捂灰壺有「温潤如墨玉,質堅似鐵石」的美譽。
不同紫砂泥料捂灰會呈現出不同的黑色調,從灰黑、煙黑、墨黑、黛黑、到炭黑,這款朱泥製作的「竹節西施壺」類似炭黑色,但同時其表面的霧光又如黑珍珠般搶眼。
這把壺雖是半手工壺,但製作工藝的繁複程度,卻一點也不亞於全手工壺:包括壺把、壺嘴的竹節 (雕刻),壺蓋、壺身的竹葉 (貼花),以及佈滿全壺像是竹子葉脈、深淺不一的細紋 (刻繪),這些都需要全手工一把一把的去製作。
我4年多前曾陸續買過沈群老師的兩把壺,每一把都獨具創意與巧思 (圖片我會放在最後),那時他還是「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」,朋友說他2021年已通過考核晉升為「國家級工藝美術師」。(突然對自己的鑑賞能力感到挺驕傲😛)
我有幸能與一群愛壺好友、再次共同訂製這把壺,但與製壺師的溝通,也是歷經波折,沈群老師一開始說會考慮看看,後來又說「那把壼不想做」(看來我們是專門折騰製壺師的😎),最後經不住負責溝通的朋友軟磨硬泡,就說要20把才做⋯⋯眾志成城!!我們最終合力達標了!!
【作者介紹】
沈群,1978年出生於江蘇宜興,1998年開始從事紫砂創作,有幸拜入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玉林門下,並在多位名師的指導下製作技藝不斷提高。其不僅擅長全手工製作紫砂壺,而且對高難度的薄坯器型具有獨到之處。他所創作的紫砂壺造型獨特、氣韻大方、線條流暢,並逐漸形成自己獨具的設計創意與理念,其作品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看好並收藏。
《獲獎紀錄》
🔹2014年-作品《秋石》在首屆將蘇省陶瓷藝術作品展中獲得優秀獎。
🔹2014年-作品《田園瓜趣壺》在中國陶藝五朵金花齊鲁展中獲得金獎。
🔹2014年-作品《年輪》被山東濟南博物館收藏。
🔹2012年-作品《竹段壺》被無錫博物館收藏。
朱泥捂灰呈炭黑色,表面呈現如黑珍珠般的霧光
(影片來源:宜興紫砂製壺世家《依云堂》)
採用貼花與雕刻工藝裝飾壺身,每一把壺的製作都堪比全手工壺
(影片來源:宜興紫砂製壺世家《依云堂》)
在入手了《捂灰竹節》之後,考慮好久決定也買下《朱泥竹節》(會不會太敗家??? 好糾結……畢竟它是我心心念念的夢幻逸品~),說服自己說『能把捂灰前後的兩把壺放在一起比較、應該也挺有趣的』:

這款朱泥製作的「竹節西施壺」捂灰後呈炭黑色,如黑珍珠般的霧光

4年多前購入沈群老師的「吉祥如意」,能把壺身製作成雞,真是不簡單,也虧他想得出來😛

◎作品:吉祥如意◎ 作者:沈群(國家級工藝美術師)
(泥料:紫泥 容量:250ml 角度:正面)
完整版介紹影片
(影片來源:宜興紫砂製壺世家《依云堂》)
◎創作聲明:本文由作者“Villy”獨家原創。如需轉載,個人轉載請註明出處、並不得刪減;商業轉載請聯繫原作者。
◎作者 Villy 小檔案:畢業於台灣大學園藝學系。曾任職於出版業、網路內容產業、金融資訊服務業、葡萄酒代理商、以及珠寶業(翡翠為主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