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影片:依云堂 (江蘇宜興手工紫砂製壺世家)
◎作者:Villy
這篇文章,我寫了超過三個月 (還是沒有完稿),除了內容一直修修改改,主要是因為一直在思考配圖應該如何呈現,或是應該加些師傅實際創作的影片,才能讓大家更了解傳統紫砂壺…… (2020.09.27初稿)
最終,還是決定用影片來呈現,只是,我光想著要先去學習影片的編輯 (想要加上提供影片給我的依云堂logo),沒想到竟然就這麼、又過了一年…… 影片一共分三段,相信大家在看了之後,會對傳統紫砂壺有更深入的了解^^(與一般手拉坯壺的最主要差異、就是紫砂壺由拍打成形) (2021.12.15定稿)
(影片來源:宜興紫砂製壺世家《依云堂》)
接下來的影片,就是全手工與半手工壺的主要差異–利用「模具定型」與「搪坯」(讓壺型與模具貼合),除了可以節省時間,也會讓壺的器型更加流暢優美。
(影片來源:宜興紫砂製壺世家《依云堂》)
(影片來源:宜興紫砂製壺世家《依云堂》)
於是,在我好不容易終於編輯完、三段介紹紫砂壺的影片後,居然一時間不知該寫些什麼了……XD (也許該說的影片中已經完整呈現了吧~) 那麼,就把之前製作的紫砂壺「全手工 vs. 半手工」的比較表,再重新整理補充吧~ 如下: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ive.staticflickr.com/65535/52224976272_4ea99c469d_o.jpg)
不想看廣告的,看到這兒就可以離開了 XD
全手工壺 |
半手工壺 |
|
泥料篩選陳腐 |
紫砂泥料開採後,經粉碎、研磨、過篩、和水拌勻等過程,製成適當尺寸的濕泥塊,放在陰暗潮濕的地窖貯存,稱做紫砂泥料的陳腐。陳腐期短則三年、長則達十年以上。 其作用是改善泥料的特性,使泥塊整體含水量均勻,有機質充分分解,有利於坯料氧化,並同時增加紫砂泥料的可塑性與黏性,利於製壺時的塑形,入窯高溫燒製時也不容易裂損。 |
|
裁切泥塊 |
從陳腐後的泥塊上,取製壺所需的小泥塊。 |
|
拍打泥條 |
將小泥塊拍打成片狀,持續不斷拍打成薄片讓泥料更紮實,然後裁切泥片 (主要是製作壺身用)。 |
|
拍壺身塑型 |
將泥片依據壺形尺寸裁切,圈成茶壺身桶,旋轉拍打塑型,並黏合壺底,分別製作壺蓋、壺把、壺嘴。 |
|
用石膏模定型 |
✘ |
✔ |
模具線修飾 |
✘ |
✔ |
挖出水孔 |
✔ |
✔ |
銜接壺把壺嘴 |
✔ |
✔ |
◎創作聲明:本文由作者“Villy”獨家原創。如需轉載,個人轉載請註明出處、並不得刪減;商業轉載請聯繫原作者。
◎作者 Villy 小檔案:畢業於台灣大學園藝學系。曾任職於出版業、網路內容產業、金融資訊服務業、葡萄酒代理商、以及珠寶業(翡翠為主)。